EN

中铝精神谱系先进典型精神之一 ——老兵工精神

来源: 中铝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时间: 2022-09-08

老兵工精神

一、精神内涵

不忘初心  不怕困难  不吃老本

二、精神释义

不忘初心

坚守爱党爱国建设铝工业初心,秉承自力更生吃苦耐劳作风。

不怕困难

奉献不讲条件、创新不讲客观、奋斗不分时限。

不吃老本

以改革增活力、以实干促发展、以实效论英雄。

三、精神案例

老兵工精神是以中铝山东企业(以下简称山铝)、东轻、西南铝为代表的中铝集团企业历久弥坚、从困难走向成功、实现基业长青的红色基因,也是一代代中铝人精心培育、执着坚守的精神高地。1949年,以胶东兵工厂为基础组建起了山铝的第一代职工队伍,没有课本可抄、没有经验可鉴,更没有图纸,没有设备,受到战火洗礼的兵工队伍将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带入职工队伍中,凭借着自强不息的老兵工精神,以一双双血肉之手,为新中国铝工业打下了一片江山,书写了一部光辉奋斗史。

光阴流转,岁月变迁,经过那段风雨如晦峥嵘岁月的革命老兵,在浴血奋战中开创了中国铝工业事业的摇篮。今天,新一代中铝人手握高质量发展的接力棒,让历史悠久的老兵工精神在中铝集团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其中以山铝、东轻、西南铝等为代表的中铝集团企业,始终坚持把老兵工精神铭记于心、付之以行,融入到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具体实践中,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了坚实保障。

不忘初心,为铝工业事业奋斗终生。1949年,一支由800人组成,为共和国立下功勋的老兵工队伍,怀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收起军功章,具体落实到“为振兴中国铝工业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中,筑就了新中国第一个氧化铝企业,为70多年持续发展的辉煌业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牛新中就是第一代山铝人的优秀代表,她13岁从山西兴县家中投奔延安,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之后来到山铝。她从氧化铝化验员、技术员做起,直至担任研究院院长,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氧化铝事业。期间,历尽无数磨难,痴心不改,兢兢业业,毫无怨言,为烧结法氧化铝工艺的形成和完善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建厂功臣”称号,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等。

不怕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设备、没有技术、没有专业人员,山东铝厂建设之初的老兵工,有的只是握过枪的双手和“发展铝工业”的信念。但就是依靠双手和信念的力量,在缺乏必要工具、设备的极端艰苦条件下,老兵工们铲掉荒草、清除瓦砾,依靠肩抬手拉和最原始的运输方式,安装设备2500多台,用镐和锹一点一点挖出了36万吨矿石,如燕子筑巢一般完成了基础建设工程。为了解决料浆跑浑的问题,山铝人将成袋的白面加入生产流程,却没有一个人想着拿来填饱饥饿的肚子。1990年,企业生产任务未完成,职工们就自觉将发到手的工资上交,帮助企业完成任务,展现了铝业工人的无私报国情怀。2008年,亚洲金融风暴使山铝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面对生存危机,山铝人不埋怨、不等待,他们转观念、破僵局、跑市场、降成本。2022年,新冠疫情突然反扑,为保证生产稳定运行,6000多名员工火速到岗,充分发扬不怕困难的老兵工精神,吃住在厂,以厂为家,齐心协力打赢了一场抗疫、生产两不误的“双战役”。

从一片荒原废墟到百万吨氧化铝基地,从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到转型升级,从落后简陋的砖瓦房到宽敞明亮的智能化工厂,山铝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勇毅前行。

不吃老本,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从攻克氧化铝制造技术起家,到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山铝人善于创造、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并在艰苦创业中发扬光大,保证了企业始终站在铝行业发展的前沿。在一穷二白的铝厂建设时期,制作回转窑大齿圈,缺乏必要设备,老兵工采用1吨3吨炉并开炼钢、四瓣铸造的方法,制造出了当时国内根本没有能力制造的超大型铸件。在加工大部件过程中,采取“蚂蚁啃骨头”的方式,创造性地用小小牛头刨完成了大滚圈的加工。在老兵工精神的引领下,山铝向着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前进。从冶金级氧化铝生产到精细氧化铝研发生产的嬗变,打破了“中国铝矿石不能生产氧化铝”“烧结法氧化铝不能生产三级品以上氧化铝”“烧结法氧化铝不能达到设计产能”的三大“不可能”定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实现了脱胎换骨。新时代,山铝人大力弘扬“不吃老本”的老兵工精神,以老兵工白手起家、艰难创业的精神激励员工,以企业不断实现技术突破、闯出新路启发员工,激发全员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潜能,创出老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

老兵工精神引领着中铝一批又一批脚踏实地的开拓者、科研创新的追梦者、爱岗敬业的坚守者、默默奉献的奋斗者。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业待兴的艰难形势和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严峻考验,共和国的领袖们开始着手规划建设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宏伟蓝图,作为新中国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骨架一部分的东轻厂由此开工建设。1952年,东轻第一代创业者汇聚到祖国东北,在距离哈尔滨市区22公里之外的平房所属地段,来自祖国各地的上万建设大军,以建设新中国的豪迈热情和昂扬斗志,头顶蓝天、脚踏荒原、迎风傲雪、战天斗地,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荒草丛生的茫茫大地上建起新中国第一个铝镁合金加工企业。他们扎根在这里,耕耘在这里,在昔日侵华日军731部队的废墟上开拓了一条共和国铝镁合金事业的银色之路,用生命和汗水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为丰富和拓展老兵工精神注入了东轻元素。作为新中国第一个铝镁加工企业,东轻始终将老兵工精神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在顺境中居安思危、兢兢业业,逆境中信念坚定、奋力拼搏,把握世界铝镁合金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矢志不渝致力于前沿技术与尖端材料探索,不断突破科技新高度,解决国家发展中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保障了国产第一架飞机、第一枚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座核反应堆、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远洋巨轮等大国重器的研制生产,被誉为“祖国的银色支柱”“中国铝镁加工业的摇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硬核力量”。

西南铝作为具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国家关键高端铝合金材料核心生产基地,在建厂之初,成千上万的建设者们响应国家召唤,从全国各地奔赴大西南。他们中的一部分从此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和青春,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这片热土上,成为西南铝第一代建设者。“住干打垒、点煤油灯、喝稻田水、走泥水路”,是那个特殊时期西南铝人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西南铝人迎难而上,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被誉为“四大国宝”的 2800 毫米热轧机、2800毫米冷轧机、12500吨卧式挤压机、30000 吨立式模锻水压机先后在西南铝建成投产,磨难面前的砥砺前行,彰显了老兵工精神的无穷力量。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满足国家高品质铝材需要,西南铝大力发扬老兵工精神,在先进铝合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3.5米级“亚洲第一环”到10米级“世界第一环”的整体铝合金锻环,再到形成以7系、2系合金为代表的国际第三代、第四代高性能铝及铝锂合金材料工程化技术体系,“西南铝造”多项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确保了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

时代在更新,员工在更替,但老兵工精神却始终代代相传。它不仅是中铝人在历史的生动实践中优秀经验、技术、方法的荟萃,更是中铝集团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必将在一代代中铝人的奋斗实践中丰富完善,为中铝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提供源源动力。

集团首页|联系我们|公司简介|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