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铝高端制造所属中铝萨帕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做优做强交通关键铝型材产品,于2022年12月29日正式将公司名称由“中铝萨帕特种铝材(重庆)有限公”变更为“中铝特种铝材(重庆)有限公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人不由自主地去回首她那跌宕起伏、刻苦铭心的发展历程……
被寄予厚望的初生
2011年,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当年6月,由中铝集团联合当时全球最大铝挤压企业——瑞典萨帕集团,合资新建中铝萨帕特种铝材(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铝萨帕),主要市场是填补国内高品质宽幅薄壁轨道交通运输铝材(以下简称“轨交”)的空白,设计年产能达20000吨。项目2013年11月建成投产,由于合资方管理、市场变化等原因,企业难以应对复杂多变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公司持续亏损难以扭转。2015年12月,合资方选择战略退出,中铝集团思考再三,下定决心,全面接管公司,扛起“国之大者”责任,组织管理团队,坚定市场方向,撑起我国轨道交通材的一片天地。
敢问路在何方的拼闯
2016年初,中铝萨帕回归中铝集团怀抱。临危受命的管理团队在心中反复问自己,萨帕扭亏脱困的路究竟在哪里?
经过紧张的调研,深挖症结之后,“立足市场,破局重生”八个字浮上了脑海。“三管齐下,两条腿走路”(上规模、调结构、强管理和 “轨交”与“工业材”协调发展)的经营思路和市场竞争策略也迅速传达到了每一位员工。同时这个经营思路和市场策略也获得了中铝集团的认同和大力支持。公司领导亲自率队到各主机厂协助跑市场、谈合作;公司内部也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钉钉子”精神,逐项落实顶层战略。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把中铝萨帕从“生死线”的边缘拉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让员工看到了公司向生的希望。至 2018年,公司实现年产量13395吨,是2015年的11.83倍;年销量13413吨,是2015年12.6倍,经营利润从2015年亏损1.36亿元,转变为盈利189万元,中铝萨帕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挤入国内前三强。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博弈
2019年市场形势突变,2020年的疫情更是让公司雪上加霜。居安思危,居危思进,是中铝萨帕成长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中铝萨帕以置之死地后而生的勇气,坚持“三管齐下”的经营思路和“两条腿走路”的市场竞争策略不动摇,坚持产品结构调整不动摇。2018年,公司以填平补齐新上1条40MN挤压机生产线,具备了轨道交通全断面生产能力为基础,加大资金投入,致力于新产品研发;稳中求进拓市场,精心组织调结构。2022年公司产量实现19041吨,销量18542吨,产销量同比增加26%和23%,均创历史新高;订单、“两金”较大幅度优化;5G 产品、城际列车、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品的市场开发,保证了产销规模持续提升,公司生存空间得以拓展。
继往开来再次启航
从2011至2022辗转11年,从以往的中铝萨帕的产销规模也由建厂之初扩大到了20倍。11年后的今天,中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项目将快速推进和落实,中国轨道交通和汽车轻量化新能源行业将迎来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公司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更名为中铝特种铝材(重庆)有限公司,翻开崭新的一页。
站在新起点,随着城际轨道产品的逐步发力,新产品开发成本的逐步消化,中铝特材未来充满希望。2023年公司将继续发挥国企党组织核心和党建工作优势作用,坚持实施“轨交与新能源工业材”“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确立技术在公司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以精细化、严管理不断丰富企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带领全体员工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拼杀。
新征途的号角已经吹响,“中铝特材”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踔厉奋发、团结奋斗,扬帆启航再创新辉煌。
文:陈德凤
图:李 渝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