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历史节点回望,中铝高端以改革为笔,在先进轻金属材料行业的变革浪潮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行业竞争加剧的复杂环境,以及国家对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的战略要求,中铝高端主动打破路径依赖,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从治理体系到产业生态,从技术突破到模式创新,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向着“世界一流的先进轻金属材料行业引领者”的目标坚实迈进。
治理现代化: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2021年是中铝高端正式运行的第一年,立足“开局即冲刺”的奋进姿态,将推进管理规范化、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首要任务。首先完善制度体系,形成由13项基本制度、15个制度子体系共241项制度组成的闭环管理体系,让“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成为企业运行的常态。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中铝高端以治理现代化破解了“大企业病”,为改革深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其次,印发监事会改革方案并积极推动实施,实现监事会职能向董事会转移。“十四五”期间,董事会应建尽建名单中的14户企业实现董事会职权全面落实,标志着董事会建设工作的迈出了一大步,此外,同步推进子企业建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构建起“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治理架构。正式运行首年,中铝高端一举跃升为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铝加工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能。
机构优化:激活组织效能的“一池春水”
2023年,中铝高端启动本部机构改革,这是打造“经营能力和专业能力最优经营单元”的关键举措。围绕“经营管理职能上移、生产运行职能下沉”的整体改革思路,本部职能部门由原先的7个扩充为11个,构建起“本部为产业经营中心、利润中心,实体企业为业务管理中心、成本效益中心”的高效协同模式。
在生产组织领域,2024年全面启动“四定”改革工作,推动企业实施“大部制、大区域、大班组、复合工”改革,通过“三压缩一总控”,加快向扁平化管理转型,到“十四五”末所属企业的管理层级将由原来的4级全面压缩至3级,处级机构将比2023年压减20%以上。
在科技创新领域,公司以中铝材料院为基础,整合重庆国创院、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力量,组建专业化研究院,全力建设轻金属先进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实现“世界一流”目标注入核心科技动能。
营销改革:打破壁垒的“市场突围战”
围绕“12345”发展战略,中铝高端以营销改革为突破口,破解“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困局。2024年,中铝(重庆)铝材销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营销一体化改革落地见效。改革前,8家实体企业的34个销售单元存在“兄弟阋墙”的内耗问题,市场竞争力分散。新成立的销售公司将其整合为6个产品销售部,实施“五统一”管理(统一流程管理、统一价格体系、统一作价模式、统一客户服务、统一绩效考核),最大限度凝聚市场攻坚合力。整合后,中铝高端充分发挥资源集中优势,实现产销量提升、产品集中度优化、市场占有率提高的多重成效,构建起“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营销新格局,为开拓高端市场筑牢根基。
产业布局:绘就战新产业发展的“全景蓝图”
中铝高端以“1+3+2+N”规划体系为纲,制定《区域发展工作指引》,明确西南、东北、华东等五大区域生产基地的定位与分工,细化各企业专业化方向和差异化发展路径。遵循“产品规模化、市场国际化、区域集群化、客户高端化、产线专业化”原则,精准布局增量项目,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批重点项目成为产业升级的“强引擎”:西南铝3万吨水改油、东轻挖潜提质增效、中铝瑞闽2#气垫炉等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新的产能优势;西南铝高性能环件、东轻锻造线改扩建、西北铝“三精”等A品保障能力项目稳步推进,强化国防军工材料供给能力;西南铝、中铝瑞闽循环经济项目加速落地,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此外,西南铝宽幅板带及大挤压、中铝铝箔新能源高精板带箔等项目开工建设,为中铝高端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战略领域开辟新赛道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打造原创技术的“策源高地”
中铝高端将科技创新作为改革的“核心引擎”,聚焦科技四大底层逻辑,部署“3+4+4+4”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起“高能级平台+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体系。全国唯一的先进铝合金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试运行,国家铝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基本完成建设,两大国家级创新平台成为技术突破的“主战场”。
在制造基地层面,中铝高端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推进科技创新体系改革,部署基础能力建设、新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9大任务,推动技术平台与生产需要深度融合。与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7所战略合作高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推进科研项目和硕博士联合培养;与中国商飞、东风汽车等11家重点用户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25项合作研发,形成“材料研制—应用评价—市场推广”的协同创新链条。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科技创新正成为中铝高端破解“卡脖子”难题、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关键支撑。
绿色低碳:践行“双碳”目标的“转型答卷”
中铝高端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改革全过程,构建起“绿色原料—清洁生产—能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的绿色制造体系。在原料结构调整上,与中铝集团产业链上游电解铝企业合作,推动电解铝就地合金化比例提升,助推100万吨绿电铝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落地实施,从源头大幅提升低碳铝利用比例。在清洁生产上,西南铝等4家企业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东轻等4家企业完成自愿性审核,实现所属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全覆盖;9家主要生产企业中,6家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制造体系全域建成。在能源结构优化上,44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累计发电1.01亿千瓦时,减碳约10万吨;74项节能技改措施落地见效,能耗水平持续下降。循环经济领域,全力推进再生铝循环利用,2021—2024年再生铝回收量增幅达312%,42项产品通过碳足迹认证,为下游行业减排提供有力支撑,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数智化转型:重塑生产范式的“智能革命”
按照中铝集团“5111”工作部署,成立中铝高端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实施应用指挥部,全面推进数智化赋能。财务共享中心、资金管理中心、集团OA系统、绿星链通2.0等实现全级次上线使用,运管平台、铝加工运行指挥中心功能持续完善,为穿透式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在智能产线建设上,29条计划改造产线中已有21条启动实施,预计“十四五”末将建成7条智能产线、2个全自动化黑灯工厂、6个高效集控中心,其余项目2027年全部收官。金属材料显微组织AI大模型(金属智眼)、基于模型的企业知识库(博识晶阁)、铝加工冷轧排产优化(铝智云排)等3个AI应用场景已完成建设,中铝材料院“铝合金材料金相组织图片数据集”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集中发布的首批央企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优秀建设成果;并挖掘5个第二批AI应用场景列入下半年的项目计划,加速AI技术价值转化。
价值创造:对标世界一流的“提质之路”
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中铝高端构建全要素对标管理体系,推动生产经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国防军工和高端先进材料保供能力大幅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A类产品产销量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大飞机用铝合金材料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一批自主可控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战略新兴领域,中铝高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持续攀升,实现“规模与效益并重、速度与质量齐升”的发展新格局。中铝高端《铝加工企业以创建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全要素对标管理》和西南铝《“节”尽所能深挖内潜,极致降本提升价值》两个案例成功获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体制机制:激活内生动力的“改革密钥”
中铝高端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的传统桎梏。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实现“收入能增能减”;畅通员工退出渠道,推动“员工能进能出”。2021—202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幅达86.8%,人工成本利润率从-18.78%提升至13.78%,员工市场化退出率从0.45%优化至2.85%,企业活力与效率显著提升,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生态。
“十四五”期间,中铝高端的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既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更是一次开疆拓土的发展突围。从机构优化到产业升级,从科技创新到绿色转型,从数智化赋能到体制机制重塑,每一步突破都彰显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中铝高端2篇改革实践案例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集就是最好的肯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铝高端将继续以改革为翼,创新为帆,翱翔高质量发展苍穹,向着“建成世界一流的先进轻金属材料行业引领者”的目标加速奋进,在产业报国、科技强国的征程上,书写更多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